新聞搜索
新聞動態
華澳集團董事長唐侃:疫情之下,企業如何修煉內功,靜待花開?
摘要:一個企業能走多遠,取決的是領導人是否具有戰略思維和能力。在當下疫情和油價崩盤的變化中,審時度勢、看清變局,將“疫情期”’轉化為“內功修煉期”,成了很多企業領導者最需要思考的主題。在創業中經歷過幾輪起伏的華澳集團董事長唐侃,有著自己關于企業新一輪生存法則的思考,其中包括三個關鍵詞,“靜下心,修心法,練內功”。
疫情,就像一把剪刀,裁出了兩個世界,在一個世界里,很多企業遭受重創,折戟受挫;在另外一個世界里,也有企業借機休整,練好內功蓄勢待發。成功總是留給既有定力又有實力的企業,面對疫情帶來的變局,大浪淘沙之下,活下來的企業需要具備什么特質?
本期人物訪談,采訪華澳能源(珠海)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唐侃先生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對于當下疫情爆發、油價崩盤的經濟環境,他如何調整企業經營方針?

以下為采訪內容整理編輯:
一:當疫情成為事實,“看法”決定“出路”
小編: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,讓很多企業都措手不及,在這次危機中,相信每個企業面對的情形都是一樣的,可是不同的企業、不同的選擇,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。你是如何看待的?
唐董:“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”。我們身處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,企業經常需要面對很多不確定性,沒有人能夠在幾個月前預料到人類會經歷這么大的一場危機,每個人可能無法逃脫它帶來的沖擊和影響。唯一的方法,其實是靜下心來,以最大定力去接納變化,與變化共生,讓危機去轉化為新的發展機會,這需要領導者具有非常清晰的方向判斷、足夠強大的內心勇氣和理性分析的決策。
所謂危機,就是危險+機會,有危則有機,每一次危機必定會伴隨機會和機遇。
小編:華澳是一家以能源為主營業務的企業,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影響,整個全球經濟也產生波動,油價已經跌到20美元一桶,比2008年的最低價還要低。這些會不會對你們的經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?
唐董:影響是不言而喻的。作為一個商人,我見證過太多的波瀾起伏了,但是這次疫情確實讓我們措手不及,就像滅霸打了一個響指,瞬間很多東西都停滯不前了,石油需求驟降,石油價格受到巨大沖擊,我們的業務收入驟減。但我相信,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,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在危機中找到自己成長的路,開展自救。


小編:在當下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,你和管理團隊如何短時間內極速調整認知,明晰未來局勢?
唐董: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我和高層們天天都在往前沖,天天都在打仗。當我們的業績高歌猛進時,我們對很多投入不會精打細算,今天反倒有充分的時間反思我們過往行為。盡管目前業務不能跟往日常態化業務量相提并論,但是我們再焦急也是沒用的,還不如趁這個機會去歸納、總結和沉淀以往好的經驗,對存在問題進行反思復盤,去思考今年的復蘇行動該有怎樣的計劃。
我再三跟管理團隊強調:不要浮躁,也不要急功。沒有反思就沒有學習,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,沒有成長就還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同樣的跟頭。
謀定而后動,即使外在環境再不確定,也要有規劃,有目標,有里程碑,不要急躁,更不要盲目亂打。
小編:你可以具體談談管理團隊都是如何去實行的嗎?
唐董:投委會對當前環境、行業趨勢、市場與客戶、競爭對手進行全系統掃描,多觀察商機,及時尋找看看能否找到創造收入的新增長點;財務部會評估現有項目的風險與機會,進行風險前的預警工作,同時做好資金盤點;供應鏈服務部通過與上下游客戶的坦誠溝通,建立長遠信任,提前做好應急預案,評估相關合同履行及變更的風險,了解各供應商上游生產情況和資源準備情況,積極協同下游客戶,了解客戶端及市場變化,確認復工情況、訂單交付需求等影響,靜待疫情后的供貨和合作恢復;區塊鏈事業部主動降低風險偏好、降低預期;基金部密切留意研究國家相關的政策要求,保持對外部變化的敏感,實時進行動態調整。
疫情考驗的不僅是我們的應急響應速度,還有整個管理團隊以及全體員工的整體協同性、內在免疫力以及擺脫危機同時能否平衡發展的能力。
作為企業的領導者,我需要我的管理層團隊靜下心來,找到應對方式以及生存下去的方法。如果能在此次危機中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去增加投入,之后所獲得的的增長必然是無法估量的。但這些機會屬不屬于你,其實就取決于我們自己韜光養晦的準備程度,取決于我們有沒有與危機共處、與不確定共處的能力。


小編:在企業戰略方面,華澳是怎樣培養員工的認知水平的?
唐董:華澳是一個扁平化的企業組織,我們始終堅持集團戰略信息的對稱性與透明度,既讓員工看到全局,也讓他們看到自身個體的堅持和行動對大局的貢獻。在管理層前期做好整體規劃后,我們會在員工大會上將集團的戰略意圖和戰略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,甚至細化到個人身上。我們會讓員工明白目前集團的突破方向在哪里,各自需要什么職責,只有目標透明、公開,每個人才能明確自己應該的位置,上下左右對齊可以形成協同合力。
企業應對危機的應變能力、執行能力和戰略調整能力,歸根到底都要靠人才的組織能力,人才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。
現在不都是在提倡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分配嗎?我們過去發展得太快,各路人員都是匆忙上馬,還沒來得及細致思考每一位員工的價值、能力、崗位職責匹配。我相信,這次的暫時休整,我們不但可以將每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進行高度匹配,也可以更好地協調每個人在集團戰略中的位置。


五:危機時刻永遠有最佳應對方式,關鍵在于是否能找到
小編:在這幾個月里,我們都能聽到來自各方面的聲音,“焦慮與危機”成了企業家群體中的熱詞。非常感謝唐董精彩的分享,為我們重拾信心與重新思考未來之路都提供了很好的出路。
唐董:有一句話說得好,在經濟危機的時候,當潮水退去了,我們就能看清楚誰在大海中裸泳。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簡單的幸運,所有遇到大機會的人,是因為他們在機會來臨前做好了準備,每個瞬間的爆發,都源于過去的日積月累。當風口來臨時候,我們在之前就要打造一支最強團隊,強大穩定有韌性。
疫情過后,可能又是新一輪的跑馬圈地,無論怎么樣,華澳都要做先跑者。那么現在我們就要借機休整,沉心鉆研,靜下心,修心法,練內功,持續積累量變才能引發質變,我希望我們團隊始終讓自己處于準備好的狀態以迎接機會,持續修煉內功等風來,這樣才能彎道超車,先人一步趕上行業賽道的機會實現逆襲。
?
在逆境中就要蟄伏,但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,而是要全力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情、能做的事情。
小結
2020年仍然值得期待,我們應該對明天充滿信心,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做足準備,保持旺盛的精力,蓄勢待發,永遠不要放棄樂觀積極的心態。在危機時刻,永遠有最佳應對方式,關鍵在于你是否能找到。在尋找的過程中,心態很重要。
本期人物訪談,采訪華澳能源(珠海)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唐侃先生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對于當下疫情爆發、油價崩盤的經濟環境,他如何調整企業經營方針?

唐侃
華澳能源(珠海)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
一:當疫情成為事實,“看法”決定“出路”
小編: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,讓很多企業都措手不及,在這次危機中,相信每個企業面對的情形都是一樣的,可是不同的企業、不同的選擇,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。你是如何看待的?
唐董:“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”。我們身處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,企業經常需要面對很多不確定性,沒有人能夠在幾個月前預料到人類會經歷這么大的一場危機,每個人可能無法逃脫它帶來的沖擊和影響。唯一的方法,其實是靜下心來,以最大定力去接納變化,與變化共生,讓危機去轉化為新的發展機會,這需要領導者具有非常清晰的方向判斷、足夠強大的內心勇氣和理性分析的決策。
所謂危機,就是危險+機會,有危則有機,每一次危機必定會伴隨機會和機遇。
小編:華澳是一家以能源為主營業務的企業,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影響,整個全球經濟也產生波動,油價已經跌到20美元一桶,比2008年的最低價還要低。這些會不會對你們的經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?
唐董:影響是不言而喻的。作為一個商人,我見證過太多的波瀾起伏了,但是這次疫情確實讓我們措手不及,就像滅霸打了一個響指,瞬間很多東西都停滯不前了,石油需求驟降,石油價格受到巨大沖擊,我們的業務收入驟減。但我相信,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,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在危機中找到自己成長的路,開展自救。

二:靜下心:對管理層來說,就是不裁員,不浮躁,不急功
小編:面對這樣的情況,你和你的管理層有著怎樣的想法?
唐董:當前是行業大洗牌時期,很多不健全、現金流弱的企業基本上被淘汰掉了,畢竟疫情對于很多中小型企業來說會雪上加霜,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,它也給好企業帶來機遇,競爭對手少了,市場份額大了。
疫情爆發時候,我還在越南,當時我非常焦慮,連夜跟整個管理層團隊召開電話會議,商量接下來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?我們能夠做什么?現在的輕資產模式是不是已經夠“輕”夠“靈活”了?是否需要更“輕”?公司是否需要進入“低耗”期?也慶幸于華澳是一家輕資產、敏感型的企業,稍有風吹草動我們都能靈活去面對。
小編:對于很多企業來說,裁員可以降低成本,但華澳實行的是不裁員、不減薪,也沒有無薪休假,是什么促使你要這樣做呢?
唐董:這是一個人心惶惶的階段,很多員工都面臨著被減薪或被裁員的焦慮,我們也同樣也面臨縮減開支和保護員工的兩難抉擇,但是我們始終相信,第一、華澳取得成功的背后,是每一位員工對集團忠誠的信念和使命必達的態度,我不想放棄任何一位員工,這是華澳的擔當和責任;第二、裁員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,穩定軍心、長線發展,才是根本。
所以我們是一如既往地每個月準時發放薪水,絕不拖欠薪水或者是減薪;相反,我們也在前不久舉行了年度集團頒獎活動,通過豐厚的價值回報表彰了一批為集團作出卓越貢獻的員工。
小編:面對這樣的情況,你和你的管理層有著怎樣的想法?
唐董:當前是行業大洗牌時期,很多不健全、現金流弱的企業基本上被淘汰掉了,畢竟疫情對于很多中小型企業來說會雪上加霜,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,它也給好企業帶來機遇,競爭對手少了,市場份額大了。
疫情爆發時候,我還在越南,當時我非常焦慮,連夜跟整個管理層團隊召開電話會議,商量接下來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?我們能夠做什么?現在的輕資產模式是不是已經夠“輕”夠“靈活”了?是否需要更“輕”?公司是否需要進入“低耗”期?也慶幸于華澳是一家輕資產、敏感型的企業,稍有風吹草動我們都能靈活去面對。
小編:對于很多企業來說,裁員可以降低成本,但華澳實行的是不裁員、不減薪,也沒有無薪休假,是什么促使你要這樣做呢?
唐董:這是一個人心惶惶的階段,很多員工都面臨著被減薪或被裁員的焦慮,我們也同樣也面臨縮減開支和保護員工的兩難抉擇,但是我們始終相信,第一、華澳取得成功的背后,是每一位員工對集團忠誠的信念和使命必達的態度,我不想放棄任何一位員工,這是華澳的擔當和責任;第二、裁員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,穩定軍心、長線發展,才是根本。
所以我們是一如既往地每個月準時發放薪水,絕不拖欠薪水或者是減薪;相反,我們也在前不久舉行了年度集團頒獎活動,通過豐厚的價值回報表彰了一批為集團作出卓越貢獻的員工。

小編:在當下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,你和管理團隊如何短時間內極速調整認知,明晰未來局勢?
唐董: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我和高層們天天都在往前沖,天天都在打仗。當我們的業績高歌猛進時,我們對很多投入不會精打細算,今天反倒有充分的時間反思我們過往行為。盡管目前業務不能跟往日常態化業務量相提并論,但是我們再焦急也是沒用的,還不如趁這個機會去歸納、總結和沉淀以往好的經驗,對存在問題進行反思復盤,去思考今年的復蘇行動該有怎樣的計劃。
我再三跟管理團隊強調:不要浮躁,也不要急功。沒有反思就沒有學習,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,沒有成長就還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同樣的跟頭。
謀定而后動,即使外在環境再不確定,也要有規劃,有目標,有里程碑,不要急躁,更不要盲目亂打。
小編:你可以具體談談管理團隊都是如何去實行的嗎?
唐董:投委會對當前環境、行業趨勢、市場與客戶、競爭對手進行全系統掃描,多觀察商機,及時尋找看看能否找到創造收入的新增長點;財務部會評估現有項目的風險與機會,進行風險前的預警工作,同時做好資金盤點;供應鏈服務部通過與上下游客戶的坦誠溝通,建立長遠信任,提前做好應急預案,評估相關合同履行及變更的風險,了解各供應商上游生產情況和資源準備情況,積極協同下游客戶,了解客戶端及市場變化,確認復工情況、訂單交付需求等影響,靜待疫情后的供貨和合作恢復;區塊鏈事業部主動降低風險偏好、降低預期;基金部密切留意研究國家相關的政策要求,保持對外部變化的敏感,實時進行動態調整。
疫情考驗的不僅是我們的應急響應速度,還有整個管理團隊以及全體員工的整體協同性、內在免疫力以及擺脫危機同時能否平衡發展的能力。
作為企業的領導者,我需要我的管理層團隊靜下心來,找到應對方式以及生存下去的方法。如果能在此次危機中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去增加投入,之后所獲得的的增長必然是無法估量的。但這些機會屬不屬于你,其實就取決于我們自己韜光養晦的準備程度,取決于我們有沒有與危機共處、與不確定共處的能力。

三:修心法:培養員工對集團戰略的認知,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
小編:你剛才提到危機是企業自我提升和補短板最好的時期,我也聽很多企業領導者說過,危機時刻,員工的戰斗力和向心力也是檢驗企業文化最好的標尺,請問你認同這個說法嗎?
唐董:一個企業組織文化強與弱,在什么時候能體現,我個人認為不是快速發展的時候,而是危機來臨的時候。危機就是檢驗企業自身文化是否深入人心、是否充滿力量的最好時刻。作為領導者,最怕出現的情況,要么是員工覺得沒有意識到危機感,覺得這場疫情和自己沒有關系,天塌下來還有老板在撐著;要么是極度焦慮卻也只能是望洋興嘆。
危機是打造企業文化、幫助員工建設信念和組織關系的最好時機。
疫情期間,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宣貫對全體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培訓,將每個人的企業價值觀提升到同頻,將價值觀內化為每一位員工的行為要求,進而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戰斗力。通過這次疫情,我們也盤點了一批有擔當、有意愿、有能力與企業共擔當的員工進行火線提拔。
小編:你剛才提到危機是企業自我提升和補短板最好的時期,我也聽很多企業領導者說過,危機時刻,員工的戰斗力和向心力也是檢驗企業文化最好的標尺,請問你認同這個說法嗎?
唐董:一個企業組織文化強與弱,在什么時候能體現,我個人認為不是快速發展的時候,而是危機來臨的時候。危機就是檢驗企業自身文化是否深入人心、是否充滿力量的最好時刻。作為領導者,最怕出現的情況,要么是員工覺得沒有意識到危機感,覺得這場疫情和自己沒有關系,天塌下來還有老板在撐著;要么是極度焦慮卻也只能是望洋興嘆。
危機是打造企業文化、幫助員工建設信念和組織關系的最好時機。
疫情期間,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宣貫對全體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培訓,將每個人的企業價值觀提升到同頻,將價值觀內化為每一位員工的行為要求,進而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戰斗力。通過這次疫情,我們也盤點了一批有擔當、有意愿、有能力與企業共擔當的員工進行火線提拔。

小編:在企業戰略方面,華澳是怎樣培養員工的認知水平的?
唐董:華澳是一個扁平化的企業組織,我們始終堅持集團戰略信息的對稱性與透明度,既讓員工看到全局,也讓他們看到自身個體的堅持和行動對大局的貢獻。在管理層前期做好整體規劃后,我們會在員工大會上將集團的戰略意圖和戰略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,甚至細化到個人身上。我們會讓員工明白目前集團的突破方向在哪里,各自需要什么職責,只有目標透明、公開,每個人才能明確自己應該的位置,上下左右對齊可以形成協同合力。
企業應對危機的應變能力、執行能力和戰略調整能力,歸根到底都要靠人才的組織能力,人才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。
現在不都是在提倡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分配嗎?我們過去發展得太快,各路人員都是匆忙上馬,還沒來得及細致思考每一位員工的價值、能力、崗位職責匹配。我相信,這次的暫時休整,我們不但可以將每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進行高度匹配,也可以更好地協調每個人在集團戰略中的位置。

四:練內功:加大內部培訓力度,提高員工的個人業務能力,打造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
小編:休整期間,華澳如何打造企業人才梯隊的培訓建設?如何創建企業的學習型組織窗口?
唐董:還是回到剛才討論的第一個話題,大家都知道,疫情期間,降薪裁員成了社會的熱點話題,倒閉、失業率、經濟下行等觸動人們敏感神經的詞匯也在媒體報道中頻頻出現。一時間,好像每個人都處在一個極不確定的危機之中,而人似乎也成了企業最大的成本。
從長遠來說,企業發展的根基不在于眼前利益的多與少,而是人才的去與留。換個角度說,當其它企業將人員視為成本問題時候,如果我能在此時加大對人員培養的投入,幫助員工提升個人能力,構建起個人能力的護城河,那將來會不會反向推動我們企業的發展呢?我想這或許是疫情期間一個更好的破局之道。
加大內部培訓力度的投入,提升員工績效,為員工賦能,從而加深他們自身能力的護城河,激發組織活力,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,這很可能是疫情期間一個更好的破局之道。
面對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,只有懂得激發員工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的企業才能傲視群雄。如果僅僅是我或者我的管理團隊是一頭獅子,是不能成功的。一個人走得快,但一群人走得遠。我們必須把所有員工都變成獅子,我個人非常鼓勵員工學習新技能,提升成長空間,我也愿意在員工的培訓學習加大投入力度。

小編:休整期間,華澳如何打造企業人才梯隊的培訓建設?如何創建企業的學習型組織窗口?
唐董:還是回到剛才討論的第一個話題,大家都知道,疫情期間,降薪裁員成了社會的熱點話題,倒閉、失業率、經濟下行等觸動人們敏感神經的詞匯也在媒體報道中頻頻出現。一時間,好像每個人都處在一個極不確定的危機之中,而人似乎也成了企業最大的成本。
從長遠來說,企業發展的根基不在于眼前利益的多與少,而是人才的去與留。換個角度說,當其它企業將人員視為成本問題時候,如果我能在此時加大對人員培養的投入,幫助員工提升個人能力,構建起個人能力的護城河,那將來會不會反向推動我們企業的發展呢?我想這或許是疫情期間一個更好的破局之道。
加大內部培訓力度的投入,提升員工績效,為員工賦能,從而加深他們自身能力的護城河,激發組織活力,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,這很可能是疫情期間一個更好的破局之道。
面對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,只有懂得激發員工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的企業才能傲視群雄。如果僅僅是我或者我的管理團隊是一頭獅子,是不能成功的。一個人走得快,但一群人走得遠。我們必須把所有員工都變成獅子,我個人非常鼓勵員工學習新技能,提升成長空間,我也愿意在員工的培訓學習加大投入力度。

最近這幾個月,我們通過搭建學習平臺,設置一系列豐富的培訓課程,包括崗位培訓、標桿企業的優秀實踐分享、新型工作模式創新體驗等等,既有集團大課如交通安全知識培訓,也有針對各個部門不同情況,設定不同的專門培訓主題,例如行政部的商務禮儀培訓與溝通技巧培訓、商務司機的車輛年檢培訓、財務部的報銷憑證培訓與納稅申報培訓、供應鏈服務部的原油貿易知識培訓、區塊鏈事業部的數字貨幣知識培訓與礦場運營培訓等等。
坦白說,在如此低迷的經濟情況下,我們要及時關注和調整員工士氣,避免員工從恐慌期走入麻木期,學習與培訓可以讓整個團隊士氣高漲,全員激情滿滿投入到應變之中。我希望,即使在大環境變差的時候,也能帶領一支斗志昂揚的團隊。
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梯隊,只有不斷學習,不斷提升個人能力,打造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,才能在未來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優勢。
坦白說,在如此低迷的經濟情況下,我們要及時關注和調整員工士氣,避免員工從恐慌期走入麻木期,學習與培訓可以讓整個團隊士氣高漲,全員激情滿滿投入到應變之中。我希望,即使在大環境變差的時候,也能帶領一支斗志昂揚的團隊。
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梯隊,只有不斷學習,不斷提升個人能力,打造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,才能在未來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優勢。

五:危機時刻永遠有最佳應對方式,關鍵在于是否能找到
小編:在這幾個月里,我們都能聽到來自各方面的聲音,“焦慮與危機”成了企業家群體中的熱詞。非常感謝唐董精彩的分享,為我們重拾信心與重新思考未來之路都提供了很好的出路。
唐董:有一句話說得好,在經濟危機的時候,當潮水退去了,我們就能看清楚誰在大海中裸泳。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簡單的幸運,所有遇到大機會的人,是因為他們在機會來臨前做好了準備,每個瞬間的爆發,都源于過去的日積月累。當風口來臨時候,我們在之前就要打造一支最強團隊,強大穩定有韌性。
疫情過后,可能又是新一輪的跑馬圈地,無論怎么樣,華澳都要做先跑者。那么現在我們就要借機休整,沉心鉆研,靜下心,修心法,練內功,持續積累量變才能引發質變,我希望我們團隊始終讓自己處于準備好的狀態以迎接機會,持續修煉內功等風來,這樣才能彎道超車,先人一步趕上行業賽道的機會實現逆襲。
?
在逆境中就要蟄伏,但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,而是要全力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情、能做的事情。
小結
2020年仍然值得期待,我們應該對明天充滿信心,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做足準備,保持旺盛的精力,蓄勢待發,永遠不要放棄樂觀積極的心態。在危機時刻,永遠有最佳應對方式,關鍵在于你是否能找到。在尋找的過程中,心態很重要。
新聞動態